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整理

2020-02-21

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整理

【导语】辛勤耕耘知识地,寒窗苦读数十年。今朝征战上考场,自信饱满书人生。奋笔疾书智慧语,锦绣文章佳偶成。金榜题名必然事,鱼跃龙门花盛放。努力备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润雨教育为大家整理的《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复习资料整理》供您查阅。

【第一篇】

解剖/骨学

  长骨:有骨髓腔,骺软骨使长骨长长,(指骨。锁骨、肋骨不是长骨)

  不规则骨:含气骨,耳骨、顶骨、上颌骨、筛骨

  骨质、骨膜(包裹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鼓膜使长骨增粗)、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终生保存红骨髓)骨穿的部位是髂后上嵴

  椎骨:向后方延伸一个棘突

  颈椎:有横突孔,第七颈椎叫隆椎,临确定椎骨的序数

  胸骨:有肋凹

  骶骨:骶管裂孔两侧有骶角,麻醉点

  胸骨:分胸骨柄、胸骨角体、剑突。柄体相连处,向前微突为胸骨角,侧端与第2肋相连,骨性标志。

  颅骨:脑颅8(不成对:额骨、筛骨和枕骨;成对的:颞骨、顶骨),面颅15(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

  颅底的内外面相通的孔裂: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颈动脉孔

  圆孔是不通的

  颅的侧面有翼点: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汇合出,“H”容易受伤。

  颅前眶:经眶上裂和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四肢骨:

  肩胛骨:下角对应第7肋深面,第8肋,肋骨角数骨计数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融合而成,融合的位置是髋臼

  关节:骨连接的形式有:直接连接(纤维连接、软骨连接、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关节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为密闭的负压结构,腔内有少量的滑液)

  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有囊内韧带的有:髋关节,膝关节

  有肌腱的关节:肩关节

  有半月板的关节:膝关节

  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下颌关节

  有关节唇的关节:肩关节,髋关节

  锥体之间的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

  锥间之间的连接:结上韧带,结间韧带,黄韧带(在相近锥间板之间)

  锥间盘:相邻两个锥体之间,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为髓核,起连接和缓冲作用

  胸廓:上口小,由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柄的上缘围成。

【第二篇】

四肢骨的连接

  肩关节: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运动最灵活

  肩关节特点:头大盂小,有关节唇;囊松腔大;有肱二头肌长腱穿过;前下放松弛

  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共包在一个囊内

  桡腕关节(腕关节)特点:尺骨下端没有参与桡腕关节;尺骨下方的关节盘不是真正的关节盘

  盆骨: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构成,分为:上为大盆骨,下为小盆骨

  髋关节: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可做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特点:头大窝深,有关节唇;囊紧腔小;有股骨头韧带(囊内韧带);囊的后下方薄弱;股骨颈有内外之分。

【第三篇】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肌学背肌: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耸肩作用);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背手状);竖直肌

  胸肌:胸大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膈肌(胸腹腔内,止于中心键,有三个裂孔,第12胸椎前有主动脉裂孔:主动脉和胸导管。第10胸椎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第8胸椎有腔静脉孔:下腔静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呼吸肌(平静) 胸大肌、背阔肌引体向上的肌

  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由腹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以下为弓状线。

  咀嚼肌:咬肌、颞肌(闭口肌)、翼内肌、翼外肌(张口肌)。 颊肌——表情肌

  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上肢肌:三角肌(肩关节外展)、肱二头肌(肱肌屈肘)、肱三头肌(伸肘)

  前臂旋前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前臂旋后肌——旋后肌,肱二头肌

  前臂肌:前群——屈腕、屈肘、旋前 后群——伸腕、伸肘、旋后

  下肢肌:臂大肌(使髋关节后伸和旋外)、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髌韧带作用伸膝。)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作用: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二肌合一条跟腱:踝关节趾屈、屈膝)

  伸膝的关节肌——股四头肌 屈膝的关节肌——缝匠肌、半腱、半膜肌

  屈大腿的肌——小腿肌+屈膝关节的肌 足外翻——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足内翻——胫骨前、后肌

  消化系统:消化管(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和消化腺(口腔腺——口腔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组成,

  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腭扁桃体: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窝内。咽峡分界腭舌弓,腭垂,舌根

  舌:舌体、舌根、舌尖。

  舌的黏膜:丝状乳头(最多)——感受触觉;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含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颏舌肌:两侧的颏舌肌同时收缩——舌头前伸,一侧收缩——舌间伸向对侧 一侧瘫痪——偏向患侧

  口腔腺(唾液腺):腮腺(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峡粘膜处)、下颌下腺(颌体的内面,腺管开口与舌下阜)、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

  咽: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水平。鼻咽不是消化通道,鼻咽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口咽处有腭扁桃体,喉咽处有梨状隐窝。

  食管:颈部、胸部、腹部。三个生理狭窄:咽与食管相续处,15cm;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25cm;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40cm.

  胃:上缘——胃小弯(最低处称胃切迹); 下缘——胃大弯 上口——贲门 下口——幽门

【第四篇】

又回到心房。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路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

  一、心腔的瓣膜

  心似前后略扃倒置的圆锥体,有心底、心尖,前、下两个面和左、右、下3个缘和3条沟。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右心房构成,并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连。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体表位置在左侧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活体在此处可摸到心尖的搏动。前面又称胸肋面或前壁,贴近胸骨体和肋软骨,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为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面或下壁又称膈面,贴于膈上,由左、右心室构成。右缘近似垂直,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圆钝,大部分为左心室,小部分为左心耳。下缘近似水平较锐,大部分为右心室,小部分为心尖构成。

  心的表面有3条沟:近心底处,有一几乎呈环形的冠状沟,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在胸肋面和膈面上,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下至心尖切迹的纵沟,分别称前室问沟和后室间沟,足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上述3条浅沟中均有心的血管行经及脂肪组织填充。

  二、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节律性搏动。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出的左、右脚和蒲肯野氏纤维网等。

()窦房结

  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结合处的心外膜深面。窦房结发出的二节律性冲动传至心房肌,使两心房同时收缩。

()房室结

  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其作用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室。

()房室束

【第五篇】

动脉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血管。从心室发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由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各级分支运送动脉血;而由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则运送静脉血。

  一、主动脉的分部和主动脉弓的分支

()主动脉的分部

  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由左心室发出,按其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3段。

1.升主动脉(主动脉升部)起自左心室的主动脉口,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二胸肋关节处移行为主动脉弓。升主动脉的分支有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心。

2.主动脉弓 接续升主动脉,在胸骨柄后面,弓形弯向左后方,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左侧延续为降主动脉。由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发出三大分支,依次为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短而粗,向右上方斜行,至右侧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3.降主动脉 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腹主动脉下行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4.胸主动脉 位于胸腔的后纵隔内,在第4胸椎下缘续接主动脉弓,沿脊柱左前方下行,至第12胸椎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胸部。

5.腹主动脉在腹腔内沿脊柱左前方下行,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腹部。

6.髂总动脉 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骶髂关节处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髂内动脉的分支分布于盆部,髂外动脉的分支分布于下肢。

()主动脉弓的分支

  主动脉弓的凸侧缘发出三条较大的动脉,自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是一短干,向右上方斜行,至右胸锁关节的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的分支主要分布于头颈和上肢。

  全身各大局部的动脉干可以大体概括如下:

  颈总动脉——头颈部 锁骨下动脉——上肢 胸主动脉——胸部;

  腹主动脉——腹部 髂内动脉一一盆部 髂外动脉——下肢。

  二、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颈外动脉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终支。颈外动脉有以下分支:

1.甲状腺上动脉 自颈外动脉的起始部发出,行向前下方,分支分布于甲状腺。

2.舌动脉行向前内侧,分布于舌。

3.面动脉行向前上方,绕过下颌体的下缘至面部,继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到眼的内眦。面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面前部。面动脉在绕过下颌体下缘中点处,位置表浅,可以在此进行压迫止血。

4.颞浅动脉在颧弓后端的浅面上行,分支分布于颞、顶、额部。在外耳门前方,颞浅动脉位置表浅,也可在此进行压迫止血。

5.上颌动脉行向前内侧,进入面深部,分支分布于咀嚼肌、牙、腭及鼻腔等处。脑膜中动脉是上颌动脉的重要分支,向上经棘孔入颅腔分布于硬脑膜。

  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锁骨下动脉

  右侧起自头臂千,左侧起自主动脉弓,沿胸膜顶内侧上二行至颈根部.弓形向外,经第1肋上面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延续为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主要分支有:

1.椎动脉 卜行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再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分支分布于脑和脊髓。

2.甲状腺下动脉分布于甲状腺。

3.胸廓内动脉 向下人胸腔,沿第16肋软骨后面下行,分支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等。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腋动脉是上肢的动脉主干。

()腋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经腋窝深部下行,至背阔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腋动脉主要分支分布于肩部和部分胸壁。

()肱动脉是腋动脉的商接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深部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腱内侧可触及肱动脉搏动,常为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桡动脉 自肱动脉分出后,与桡骨平行下降,至桡腕关节处,分出掌浅支人手掌;本干行向后,绕桡骨茎突下方至手背,再穿第一掌骨间隙人手掌深部,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桡动脉下段在桡骨下端前方,桡侧腕屈肌腱外侧位置表浅,是重要的摸脉点。

()尺动脉 自肱动脉分出后,斜向内下,至腕掌侧面发出掌深支;其末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

  四、胸主动脉的脏支和壁支的概念

  主干即胸主动脉,位于脊柱胸部的左前方,有壁支和脏支。

()壁支

  分布于背部、胸部和腹壁上部,主要有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肋间后动脉位于肋问隙内,主干沿肋沟走行。肋下动脉沿第12肋下缘走行。

()脏支

  均较细小,主要分布于食管、气管、支气管、心包等胸腔内器官。

  五、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腹腔干与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

  主干为腹主动脉,亦发出脏支和壁支。壁支较细小,分布于膈、腹后壁等处。脏支分为成对的和不成对的两类。成对的脏支主要有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卵巢)动脉;不成对的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干的分支和分布

  短而粗,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三支,即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分布于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脾和胰。

  腹腔干的分支分布概况简示如下: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在腹腔干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向下人小肠系膜根,斜行至右髂窝,主要分支有:

1.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自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壁发出有1318支,分布于空肠和回肠。

2.回结肠动脉 自肠系膜上动脉下部的右侧壁发出,行向右下方,主要分布于回肠末端和盲肠。回结肠动脉还发出阑尾动脉,分布于阑尾。

3.右结肠动脉 在回结肠动脉起点的上方发出,横行向右,分支营养升结肠,并与回结肠动脉吻合。

4.中结肠动脉 起自右结肠动脉发出部的上方,行向右前方,分支分布于横结肠,并与右结肠动 脉吻合。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肠系膜下动脉约平第3腰椎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斜向左下方,至左髂窝。肠系膜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

1.左结肠动脉发出后横行向左、分升、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分支分布于降结肠。

2.乙状结肠动脉常有23支,斜向左下力,分布于乙状结肠,并与左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吻合。

3.直肠上动脉 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下降至盆腔,分布于直肠上部,并与直肠下动脉的分支吻合。

  六、肾动脉、精索内动脉(卵巢动脉)的分布

()肾动脉

  肾动脉粗大,由肾门进入肾实质。左、右肾动脉在入肾门之前各发分支至肾上腺,称肾上腺下动脉。在腺内与肾上腺上、中动脉吻合。

()精索内动脉

  精索内动脉细长,在肾动脉发出部的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沿腰大肌前面斜向外下走行,行向下外与输尿管交叉后,穿入腹股沟管,构成精索的一部分,分布到睾丸和附睾。在女性则为卵巢动脉,在小骨盆上缘处,进入卵巢悬韧带内,下降向内行于子宫阔韧带两层间,分支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壶腹部,并与子宫动脉分支吻合。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

  七、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髂总动脉

  髂总动脉为腹主动脉的两终支,左、右各一,平对第4腰椎高度自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外行至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髂内动脉

  髂内动脉由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的前方发出,为盆部动脉的一短干,沿盆腔侧壁下行,发出壁支和脏支。

  脏支、主要有以下动脉:

1.膀胱上动脉和膀胱下动脉 分布于膀胱。

2.直肠下动脉 分布于直肠下部和肛管,并与直肠上动脉吻合。

3.子宫动脉的行径及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 沿盆侧壁下行,进入子宫阔韧带的底部两层腹膜之间,在距子宫颈外侧2cm处越过输尿管的前上方至子宫颈。子宫动脉分支分布于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并与卵巢动脉吻合。

4.阴部内动脉穿梨状肌下孔出盆,再经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肠窝,分支分布于肛门、会阴和外生殖器。

  壁支,分布于骨盆壁和臀部。

()髂外动脉

  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股动脉是下肢的主干。

  八、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分布

()股动脉

  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延续,在股三角内下行,经收股管至胭窝移行为胴动脉。股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股部和髋关节。

()腘动脉

  胭动脉在胭窝深部下行,至腘窝下部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胭动脉分支分布于膝关节。

()胫后脉

  胫后动脉在小腿肌后群浅、深层之间下行,至内踝后方转入足底,随后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后动脉分支分布于小腿后部和足底部。

()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

  胫前动脉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在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至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足背动脉的位置表浅,在内、外踝之间可触及其搏动。胫前动脉沿途分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足背。

【第六篇】

静脉

  静脉是从毛细血管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与相应的动脉比较,管腔略粗,管壁较薄,数量较多,并在管腔内具有半月形向心开放的静脉瓣,可防治血液逆流,主要存在于四肢,下肢又比上肢多。全身的静脉分为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属支

  体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除外)的静脉血,最后通过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上腔静脉

  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降,在入右心房之前有奇静脉注入。 ()头臂静脉

  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头臂静脉主要收集头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

  二、上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

  上肢的静脉分深静脉和浅静脉。上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合成腋静脉。

  上肢的浅静脉。

()头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尺侧上行,达臂中部出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

  位于肘窝部,是连接贵要静脉与头静脉的短干。临床上,常通过上肢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

  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临床上,通常通过上肢的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

  三、下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

  下肢的静脉,也分深静脉和浅静脉。

  下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入股静脉。股静脉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延续为髂外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

()大隐静脉

  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面上行,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内踝前方是经大隐静脉输血、补液的常用部位。

()小隐静脉

  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升,与胭窝处注入胭静脉。四、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属支

()肝门静脉的组成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肝门静脉系,收集肝以外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肝门静脉为一粗而短的静脉干,长约7cm,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肝内的毛细血网),因肝门静脉起始和终止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又都没有静脉瓣,当肝门静脉血流受阻时,血液可发生逆流。

()肝门静脉的属支

  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1.肠系膜上静脉 收集肠系膜上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沿同名动脉上行,至胰头后方与脾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

2.脾静脉在脾门附近由数条脾支汇合而成。行经胰的后面。

3.肠系膜下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至胰的后方注入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也有注入上述二静脉的汇合处。

4.胃左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胃左静脉的食管支在贲门处与食管静脉吻合。

5.胃右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该静脉在活体上比较明显,手术时可作为区别胃和十二指肠的 分界标志。

6.胆囊静脉收纳胆囊的静脉血。

7.附脐静脉 起自脐周(皮下)静脉网,沿肝圆韧带至肝,注入肝门静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