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系列教育,已经列入国家招生计划。
【明清经济与文化】
1.一条鞭法
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田地,沦为地主、官僚的佃户。地主、官僚千方百计逃税,严重影响明政府的财政收入。
1581年,大学士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大官僚阻挠反对,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是,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
2.摊丁入亩
清朝雍正帝时,对税制进行改革,实行了“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明亡后,长期隐居,著书立说。他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腐朽的封建****制度。他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他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富有价值的著作。他反对君主****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4.徐光启
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农政全书》是徐光启写的一部优秀农学著作。书中论述了有关农学理论,叙述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农具制造和水利修建方法,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5.宋应星
明末清初科学家,《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写的一部科技著作。书中介绍了农业生产经验;着重记述了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技术。它总结了明朝生产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工场全貌,是明朝社会生产和中国传统技术的宝贵资料。后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他用27年时间写成《本草纲目》,书中收录了1800多种药物和1万多个医方。该书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药物学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后被译成多种外文。
7.明清小说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明清的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的三国故事而写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而成。书中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的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由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写成的。书中所写的孙悟空是一个蔑视封建统治、反对封建秩序的形象。
《红楼梦》是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秀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封建大家庭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生活腐朽和各种罪恶活动,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必然趋势,也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小说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次鸦片战争】
1.魏源
魏源,清代思想家,“经世致用”的代表人物。他曾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编写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阐述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就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起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2.林则徐
(1)林则徐,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在湖广总督任上,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面对烟毒泛滥,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请求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抵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2)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美国走私贩的鸦片一百一十多万公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3)1840年1月,林则徐调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0月林则徐被革职。(4)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3.虎门销烟
19世纪初,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开始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处在封建衰败时期的中国。为扭转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鸦片的输入,使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朝财政;腐蚀官僚,使清政治更加****;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清军的战斗力。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主持禁烟运动,主要措施有:①缉拿烟贩,整顿海防;②派人翻译外国书籍,了解外国情况;③命令外商交出鸦片并保证永不夹带;④同英国鸦片贩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⑤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4.《南京条约》
签订:1842年8月,英舰驶抵南京城下,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枣。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附件:1843午,英国*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及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后,大肆洗劫,还焚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2.《天津条约》
1858年6月,清政府在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的形势下,*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①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牛庄(后改为营口)、登州(后改为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④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航行;⑥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白银200万两。
《天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危害: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利了外国对清政府的控制。②增开口岸和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外国侵略势力发展到我国北方和内地,并且给它们大开方便之门,使它们的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③大量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北京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扩大侵略战争,先后攻陷天津和北京,并*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到白银800万两。
《北京条约》比《天津条约》有更大的危害:①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外国侵略势力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使英国对香港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③增加赔款,更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财政困难和中国人民的负担。
4.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几年的时间里,沙俄使用武力和其他要挟手段,*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通过这些条约,沙俄强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在第二次鸦片战象期间从中国攫取利益最多的国家。中国被沙俄抢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主权受到极大的损失。
【甲午中日战争】
1.黄海海战
黄海战役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海战。1894年9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入朝援军到大东沟后返航,突遭日本舰队阻截,丁汝昌下令迎战。战斗中丁汝昌受伤,由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替督战。致远号中炮后船身倾斜,当弹药用尽时,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敌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死难。经远号中炮起火,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与舰同沉。黄海战役,北洋舰队有五艘军舰沉没,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2.《马关条约》签订:
威海卫战役以后,日本继续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急忙派李鸿章到日本求和。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⑤开辟宜昌沿长江至重庆、上海沿吴淞和运河至苏州、杭州的内河新航线;
⑥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危害:
①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条约。它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大举向我国东北扩张侵略势力;迫使台湾和祖国割离数十年,并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马关条约》反映了资本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
③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兴起: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在首领赵三多率领下,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八国联军侵华:为*中国人民的反抗,1900年夏,英、俄、日、意、德、美、法、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的西摩尔率领,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义和团开始了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
1900年7月中旬,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天津失陷。8月初,八国联军继续扩本战争,从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侵略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外逃途中,命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2.《辛丑条约》
签订:1901年(旧历辛丑年),清政府*同英、俄、日、德、法、美、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山海关到北京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⑤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
【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民族危机。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世纪60年代后,在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这次上书被称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由于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成功。但它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开始转化为具有实际斗争意义的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就要不要变法等问题进行了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1.康有为
(1)康有为,广东南海县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正在形成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酝酿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康有为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1882年,他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未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他吸取了西方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体系。(2)1888年,康有为再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上书光绪帝,受阻未能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收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也是其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1895年春,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即“公车上书”。5月,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8月,他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不久,在北京组织成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光绪帝读后令其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同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存。6月,光绪帝召见康有为,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筹备变法事宜。百日维新的措施,大都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筹划的。戊戌政变发生的前一天,英国人保护他逃亡香港。
2.梁启超
梁启超,广东新会县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他17岁考中举人。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有关西方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1891年,就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翻译局。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
3.《天演论》
严复:福建侯官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维新运动期间,他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他译著的《天演论》,影响很大。在书里,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呼唤人们起来救国图存,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新政共推行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新政内容:
①政治方面: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命各省保荐人才;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②经济方面: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设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工商业,设邮政局。
③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废八股取士;设译书局、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④军事方面:裁汰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变法失败:
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了广大人民;变法触犯了以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②戊戌政变:9月21日,那拉氏根据袁世凯的告密而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
③谭嗣同、杨锈、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被逮捕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①它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②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③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孙中山与同盟会】
1.孙中山
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为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894年11月,孙中山得到进步华侨支持,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同盟会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的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同时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一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
(1)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之时,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准备起义。起义的主要
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1911年10月初,由于革命党人不慎,起义计划泄露,形势非常紧迫。
(2)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接着,新军的炮、步兵闻风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做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武昌起义后不久,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4)武昌起义以后,革命形势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起义的各省代表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接着,又成立了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起来。
(5)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临时政府也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总统的权力。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具有进步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
1.陈独秀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六个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7年,陈独秀又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废除反映封建思想的旧文学,提倡反映现实的新文学,号召****“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改革。同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教授。第二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后,由激过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
2.李大钊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反袁斗争。1916年回国后,任《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18年创办《每周评论》。第二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论文,较全面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后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
3.白话文
(1)1917年初,《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平易的反映现实的新文学和白话文。《新青年》从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开始了文学革命。
(2)1918年夏,《新青年》上发表了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反封建礼教和道德的进步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开创了白话小说的先河。
【五四运动】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强占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法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逮捕了许多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总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从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以声援学生。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许多城市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站在斗争前列的是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分子是五四运动的人物。
②五四运动涉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出版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一大批先进青年*、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等,受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影响,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了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传播,使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了思想基础。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2)成立: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者有*、何叔衡、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行共产主义。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历史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新了。